今日屏南消息(陳阿娜)法治公園、法治教育基地、法治長廊、巾幗法律服務隊、法治直播間……2019年以來,屏南縣著眼于全民法治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注重統籌優勢資源,發揮各方能動作用,探索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新成果不斷涌現的“八輪”驅動的普法宣傳教育新模式,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政府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建設法治公園 打造普法前沿陣地 11月29日,記者走進屏南縣翠屏公園,只見園中點綴著普法小鋼板、法治燈柱、法治宣傳欄等,在潛移默化中增強民眾的法治意識。市民點贊道:“逛個公園,不僅能運動健身,還能學習到法律知識,挺好的。” “法治公園的建成,是我們縣公共法治宣傳陣地建設的一大突破。”屏南縣司法局局長張立新介紹,在不改變公園原始風貌的前提下,該局在城區范圍內建設了翠屏公園和人民公園兩個法治公園,增設各項普法內容模塊,為全縣法治教育宣傳工作提供陣地保障。 翠屏公園以法制史為主題,重點介紹從夏朝至近現代的法律演變過程,結合公園特色,將法的歷程加以概述,簡明扼要、通俗易懂,讓群眾在登山健身、游覽漫步等活動中接受法律知識的熏陶。人民公園則打造成憲法主題公園,融入憲法宣傳長廊、法治文化墻、法治小鋼板、法治漫道等藝術元素,增強公園的法治元素,增加公園的法治氛圍。目前兩個法治公園均已投入使用。 強化重點對象 建設法治教育基地 “沒有紅燈的制約,便沒有綠燈的暢通……”日前,在屏南四中,初二年級的黃明(化名)同學正在參加學校組織的普法演講,言辭流利、慷慨激昂,完全看不出他曾是一名令老師頭疼、同學們避之不及的“問題學生”。 據屏南縣法治教育基地老師陸小平介紹,黃明正值青春叛逆期,加上結交社會不良青年,染上了曠課、打架斗毆等惡習。教育基地的老師們了解情況后,每個月不定期從屏南縣城趕往位于長橋鎮的屏南四中,與黃明面對面談心、做心理輔導、普及法律知識。漸漸地,黃明改掉陋習,按時上課,還多次參加普法演講比賽并取得優異成績。 青少年是普法宣傳教育的重點對象,增強廣大中小學生法治觀念,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一直是法治教育宣傳普及工作的重中之重。2019年,縣司法局建設了兩個法治教育基地——善成長和善課堂。基地通過各類活動,例如“今日說法·普法小課堂”“國學·善法大講堂”“線上來互動·法律100問普法”“微電影·法治在身邊”等多種多樣的形式開展法治教育宣傳工作,將法治宣傳教育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糅合到青少年的興趣學習中,使其真正能夠體會到法治學習的快樂。目前,教育基地受益青少年人數達1000多人次。 開設網絡課堂 提升普法工作實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中強調社區矯正對象依法享有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和其他權利不受侵犯,在就業、就學和享受社會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視……”每個月,屏城鄉司法所工作人員都會在直播平臺開設一期線上普法直播講座,簡單明了又富有趣味地解讀法律條款、普及法律知識。 今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所有人的生活、工作都隨之發生變化,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法治宣傳也因條件限制無法直接進行。面對這樣的緊急態勢,屏南縣大膽提出利用新媒體平臺面向社會大眾進行普法小課堂在線直播工作,同時鼓勵在冊社區矯正對象在家利用直播平臺進行法治學習,既避免了召集人員聚集與接觸,又有效、有趣地開展法治宣傳、法治教育工作。 屏城鄉司法所先行使用“抖音”APP直播平臺進行普法講座,每月開設一期線上普法直播講座,同城人員可通過平臺推薦直接進入直播間,加入普法小課堂學習。6月份開始,普法直播間還新增了與觀眾互動的環節,直播中針對講解內容提出小問題,回答正確的觀眾可以獲得一份小獎品(小獎品為法治宣傳品),增添了直播氛圍,提升了大家學習的興趣。現在,每次直播觀看人數在50至80人左右(包括屏城司法所社區矯正對象在內),最高時間段觀看人數達到140余人次。 普法形式豐富多樣,宣傳效果入腦入心。屏南縣司法局還組建巾幗法律服務隊、設計制作“鴛鴦”動畫形象作為普法“代言人”、推出“馬善說法”漫畫欄目。同時,結合古村落、民主法治示范村、旅游村、貧困村、鄉村振興示范村等村落項目,集中打造了一批極具屏南特色的法治鄉村,將法律服務資源下沉,營造全民知法守法的良好社會氛圍。 “下一步,屏南縣將繼續深入推進普法宣傳教育創新理念模式,多措并舉、力求實效地組織全民普法宣傳教育,為全民法治素養的提升作出積極貢獻。”張立新說。 |